臺北市產業政策先行 協助創新轉型掌握變革契機 後疫情時代 把危機當轉機

by | 12 月 7, 2020 | 科技, 財經

(臺北訊)「疫情給百工百業帶來很大的衝擊,無論未來是W型、U型或V型反轉,都將面臨轉型的挑戰。」在臺北市產業發展局舉辦的「二〇二〇臺北疫情後經濟轉型論壇」中,林崇傑局長一席話不僅指出疫情突顯轉型升級的迫切性,更強調從政府、企業到個人,必須及早轉換思維與心態,建立具備彈性與韌性的新常態(New Normal)模式,才能在後疫情時代生存下來並確保競爭力。

臺北市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

才半年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突擊來襲,各項隔離與封鎖措施紛紛出籠,導致人流、物流、金流明顯受到限縮,以臺北市來說,公車與捷運平均運量下滑二至三成,主力商圈消費也減少五至九成,並且百貨、餐飲、旅館、觀光等服務業,無不承受沉重的租金、人事、銷售等營運壓力。因此為了陪伴市民與企業共度難關,臺北市政府二月開始提出優息、延稅、減租、減價等紓困「止血」方案,後續又透過輔導零售店家與電商、外送平台合作,鎖定東南亞、東北亞及紐澳規劃跨國視訊採購洽談會議,以及舉辦市場、夜市、商圈促銷活動,希望達到產業數位轉型、拓展海外商機與振興消費買氣等多重作用。

回不去的未來 轉型行動迎接新常態

歷經防疫、紓困到振興,臺北市產業發展局林崇傑局長觀察到:「這幾個月啟動數位轉型的店家,業績都有明顯增長,印證經濟模式開始改變了。」特別是為了降低社交距離與人員管制等影響,舉凡零接觸經濟、智慧零售、無現金支付、線上學習、線上會議等趨勢,可望成為未來消費、生活與工作的新常態,「加上柯文哲市長一直強調,不要幻想可以回到過去,社會大眾應該一起思考疫後世界究竟呈現什麼樣貌,直接往那個方向前進。」所以隨著臺灣疫情稍獲緩解,臺北市政府在今年下半年,由各局處策劃一系列經濟轉型論壇,首場便是產業發展局率先於七月六日舉辦的「二〇二〇臺北疫情後經濟轉型論壇」,邀請多位產業專業人士針對數位轉型、智慧零售、零接觸商機與人才培育等主題,分析後疫情時代經濟如何發展。


全程聆聽當天四場主題對話,林崇傑局長除了表示:「既然工作、生活與消費型態,都因為疫情被迫做出調整,政府與企業應該視挑戰為轉機,超前蛻變才能駕馭未來!」也指出產業發展局早以「轉型行動:重建更好的將來」作為政策推動方向,在「打造未來政府數位生態系、推動創新轉型及人才培育、發展智慧零售及零接觸經濟」三大主軸之下,擬定「完善基盤設施、引導創新研發、推動智慧零售、加強人才培育、優化公共服務」五項行動方案,希望協助市民與企業提早布局因應,迎接新常態與新商機。

推動韌性可調適政策 加快轉型步伐

林崇傑局長進一步解釋,完善基盤設施包含加速5G布局與示範應用,打造具共通性的遠距辦公、視訊會議、虛擬實境會展系統,以及開放大數據中心彙整的市政數據,當成相關產業研發創新服務的基礎資料;引導創新研發特別聚焦5G、AR/VR、網路等產業,給予獎勵補助、實驗場域等支持,提高投入意願;推動智慧零售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鼓勵店家導入創新科技工具,完成零接觸經濟、無現金社會的典範移轉,同時今年五月臺北市跨境電商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可以一站式解決企業跨入電商經營的疑難雜症;而加強人才培育是針對數位內容、物聯網、5G等創新科技,輔導技職學校調整課程,補助企業開辦在職訓練課程,做好提升競爭力的打底準備;至於優化公共服務由公部門先行,透過整合臺北通Taipei Pass卡證、擴大電子請購與核銷系統使用範圍,以及提供捷運多元購票選擇,建立更加友善便民的市政服務環境。


面對全球疫情尚未停歇,以及臺灣可能爆發的第二波感染,林崇傑局長強調面對未知挑戰,絕對要勇於創新、改變與轉型,如同他對後疫情時代提出的三大生存之道:「第一要建立韌性可調適的環境,在政策、計畫與行動上保留彈性,藉以因應變局掌握潛在契機;第二要提供公平對等的機會,串聯企業與市民共同協力合作,促進各種機會在台北前行發展;第三要政府革新推動數位轉型,經由不斷滾動式調整政策,及早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畢竟疫情已然改變全球經濟發展進程,唯有跳脫舊有框架,政府、市民與企業一同加快轉型步伐,才能走向新未來。

[臉書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