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金控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針對投資人關心的股利問題,發言人林宜靜坦言,因去年稅後虧損73.2億元,強化資本是最重要的事,目前沒有現金股利規劃方案。3月29日將召開董事會,針對資本規劃討論,若有決議,會後將宣布;總經理陳恩光也強調,先做好增資,是首要目標,至於是詢價圈購還是公開申購,需要的時程會不一樣,但一定會朝金管會要求的RBC(資本適足率) 200%目標努力。
陳恩光說,財務顧問提出的資本提升建議,包山包海,包括投資型的不動產,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處份,實現增值利益,但新光金沒有做成決議。
新光金發言人林宜靜指出,新壽去年發行130億元次順位債,去年10月RBC一度超過200%,但去年第四季台幣大幅升值,對整體壽險業盈餘有影響,導致去年底RBC沒有達到標準,可見受市場環境影響。
林宜靜說,整體財務面提升計畫正努力規劃中,包括提升投資績效以及不動產經常性收益,今年2月,新壽轉虧為盈,接下來對獲利展望持續保持樂觀。
但林宜靜也強調,壽險業獲利受經濟環境與金融市場環境影響大,新光金以壽險為主,難免受到影響,展望未來很難講,比方利率不再看到升息,有降息機會,對壽險業有幫助,過去在債券投資,難有收益機會,未來會比較有期待。
林宜靜指出,2022年提存特別盈餘公積463億元,去年財報的其他權益損失已經大幅回升383億元,帳面損失餘額不到2百億元,但還不足以完全回沖,只差一點點,未來如果回轉,是有發股利的空間。
新光金控2023年合併稅後淨損73.2億;合併綜合淨利為337億。總資產逾 4.9兆;合併股東權益較2022年底提升16%至2460.8億,每股淨值為15.56元。
子公司部分,新光人壽2023年合併股東權益較2022年底提升13.7%至1584.7億,淨值資產比率為 4.47%。
受市場波動影響,2023年股債資本利得較前一年減少,且認列外匯避險成本 341.8億,全年合併稅後虧損171.1億。
新壽聚焦分期繳商品及價值型商品銷售,2023年初年度保費(FYP)較2022年減少27.6%至388.6億,惟商品結構持續改善,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較2022年增加3.8%至200.1億,FYPE/FYP 比率為51.5%。
新壽表示,為接軌IFRS 17,商品策略以累積CSM為首要指標,每年達成300億為首要目標,2023年亦達成年度300億目標額。
外幣保單有助控管避險成本及良好資產負債配合,2023年銷售金額達215.3億,佔初年度保費比重55.4%。
合併股東權益較2022年底提升13.7%至1584.7億,淨值資產比率自2022年3.94%提高至4.47%。
海外固定收益配置以投資級公司債為主,北美洲及歐洲為主要投資區域,合計占海外固定收益部位63.8%;公司債部位皆為債信穩定之公司,包括電信、消 費、公用事業及金融等產業,以分散風險。
新壽副總王世聰表示,去年底的投資部位比較低,今年2-3月已經逐步提高投資部位,偏向風險胃納的上緣,對於整體環境樂觀。
展望今年,新壽表示要推動外幣保單銷售,控管避險成本,外幣保單占初年度保費比重目標50%以上;聚焦價值型商品,以堆疊合約服務邊際(CSM);順應客戶需求,穩健銷售投資型保單;全年初年度保費預期達雙位數成長,CSM達300億。
另外,將調整國內外股票配置,增進資本利得。靈活配置國內外固定收益,以穩定經常性收益;致力不動產活化,以提高租金收入及處分利得;為改善避險成本,透過外幣保單強化原幣投資資產配置及一籃子貨 幣彈性調整避險比率
新光銀行受惠於淨手續費收入及投資收益成長,2023年淨收益達200億,較2022年提升5.6%;合併稅後淨利達67.9億。
第四季財富管理業務動能持續增溫,信用卡手續費收入持續成長, 帶動2023年淨手續費收入較前一年提高10.1%至35.4億。 財富管理收入年成長10.5%達28.4億,銷售動能來自保險及固 定收益類商品,其手續費收入分別較前一年提升19.8%及9.3%。
放款餘額較2022年底增加7%達8071.3億,動能來自消金及 中小企業放款,兩者分別較前一年成長7.3%及11%。
2023年全年度淨利差及存放利差分別為1.2%及1.61% ,預計今年利差可以維持跟去年差不多水準。
資產品質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分別為0.12%及1107.13%,皆優於同業平均。
元富證券2023年營業收入較前一年成長70%至87.9億,合併稅後淨利為25億 ,自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至32億,係因股債 評價利益及資本利得較2022年提高26.4億 。
經紀業務收入達51.9億,較2022年成長 6.7%,係受惠於經紀手續費收入較前一年增加 7%;經紀業務市占率為3.43%,市場排名第六。
元富證總經理張清發說,證券業受股市影響大,主要看日均量,去年是3590億元,今年1-2月是4300億元,有助經紀業務收入預期。整體來看,台股目前高檔震盪,觀察幾大重點,第一是降息,第二是國內企業獲利,符合預期。第三是股價淨值比,以台股歷史經驗,目前處於高檔,已經超過2.1倍,往2.2倍走,這點要特別注意。如果以上三點可以維持住,對證券業來說是良性發展,建構元富證券主要獲利來源。
展望子公司表現,新光金發言人林宜靜指出,各項業務正向發展,銀行與證券不論是獲利與業務都有正向表現,會擴大這兩個子公司業務,平衡獲利貢獻占比。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