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魏德聖導演
宣傳期間聊過了很多關於孩子們的各種故事,其實一直很想找機會說說關於大演員們,不管在鏡頭內或外,他們都是我最好的戰友。
這部片裡面的主角群很龐大,共有六組家庭與多位醫護,每位大人在影片當中的角色份量都不多,但卻以相當共融的頻率合作演出著,不誇張也不尷尬地一起和諧創造出美麗的火花。
說實在,參與BIG演出還真是相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裡頭大量的角色與群戲,導致演員們得要花上更多時間,來「配合」其他演員們的時間和狀態才能合作完成作品。特別感謝我們的大小演員,總是把BIG的時間和通告當作最首要任務,無論是集體排戲或群戲拍攝都為電影做出極高度的付出,表演上也相當精彩。
像是陳博正大哥(阿西哥)雖然在主演群中戲份較少,但演出相當驚人亮眼。經驗資深的他總是能夠把劇本徹底內化後,把台詞修改成最適合自己的版本,創造出最適合角色的語言。還記得有場源源被轉入單人房的群戲中,阿公突然在眾人中跳脫劇本哽咽地加了句「她現在在哪裡」,這完全不在預期之內的脫稿演出,卻立刻讓畫面中的演員們感傷情緒直升到最滿點,創造出整場戲的最高潮。能與這些專業演員們一同共事,真是讓我心裡有很多很多說不盡的感激。
讓我感動的不只是在鏡頭前而已,在畫面之外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戲中擔任父母的大演員們,常常主動花心思去陪伴孩子,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心中「真正的」父母。像是夏宇童和周厚安,為了讓當時才三歲的小小努拉能夠擁有滿滿的安全感,還特別私下抽空陪著她到遊樂園玩耍;珮瑜和鐙輝常常主動帶著以樂互動加深親密感、夢麟大哥和采儀在片場花了許多時間和喬喬談天、慧珍則是孩子們在現場的開心果,有她就有了笑聲。
現場也常常可以看到千繪和小范陪著大睿親切勾搭著肩、銘偉和佳豫陪著韋韋開著玩笑熱情擁抱、小馬也像個大孩子陪著大家笑鬧,沛慈和菲菲根本就如母女般的親近。這段時日真得好謝謝每位大演員們的用心,在戲外盡力創造了融洽放鬆的氛圍,才能讓孩子們在戲裡的表演更加自在。
宣傳期間每位演員們的通力合作更是不用多說。好長的幾個月時間裡,大大小小活動和映後出席不斷,大家只要有時間就願意親自前往與觀眾互動,還個別帶動親友包場連連。像是銘偉和鐙輝常常抽空默默自行現身映後、多年的好友千繪和小范更總是情意相挺不遺餘力、小馬則是最佳花蓮戲院駐地代表、努拉一家總是浩浩蕩蕩全員出動、菲菲一家人則是陪我跑場跑了將近十個月不辭辛勞,每回現身在觀眾前都像是第一次般熱情分享。大家滿滿的付出都讓我相當感動與感謝。
有機會能與這麼多專業也敬業的大小演員們共同創造出BIG,真是我的大幸運!
.
魏德聖導演
2008年執導長片《海角七號》一鳴驚人,在台灣創下5.3億票房紀錄,成為台灣影史票房第一名,並獲頒第45屆金馬獎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2011年完成講述台灣歷史「霧社事件」的《賽德克.巴萊》,入圍第68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亦獲得第48屆金馬獎最佳影片,並於2012年代表台灣角逐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項,最終進入九強名單。
由他監製的紀錄片《餘生—賽德克.巴萊》也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2014年監製作品《KANO》再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2017年推出執導的音樂喜劇《52 Hz I LoveYou》。
隨後他投入籌拍以17世紀荷蘭人統治臺灣38年期間為背景的《臺灣三部曲》系列動畫電影。他的創作不僅來自於對台灣歷史事件的關注,也從生活周遭擷取靈感。
除了《臺灣三部曲》的製作,以兒童癌症病房為故事背景的《BIG》也於2023年年底上映,創下台灣電影史上映最久且包場最多之紀錄,並獲得2024年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以及最佳特效兩項殊榮。
另有著作《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2002)
魏德聖導演BIG手記專欄系列
001演員篇-專業主演齊心打造BIG大家庭,感謝我的一切大幸運
002幕後功臣篇-不可缺少的專業幕後夥伴團隊,共創BIG大火花
003造型組篇-最細心的造型設計林欣宜,為BIG穿上最溫暖的強大力量
004美術組篇-最細緻的美術設計翁瑞雄,為電影打造專屬影像美學
005攝影_燈光_後期篇- 明亮乾淨的調性,帶著我們回到孩子的視角,一起向外看世界
006–剪輯篇-專業又無比耐心的剪接師牛奶,在碰撞拉扯中陪我一路創作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