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日」的由來

by | 2 月 8, 2022 | 生活

【威傳媒特派員魏思霖/雲林報導】

  正月初八是「穀日」。
  在農耕社會,穀日的習俗要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 。這是起源於先秦之前的關於女媧創世界的傳說。

稻穗飽滿,結實纍纍
稻穗飽滿,結實纍纍

  傳說這天下的萬物都是女媧神一手創造的,先秦之前又和古代的占星以紀年月相結合,就形成了 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造人,初八造穀物的傳說。

  流傳到隋朝的西漢東方朔《占書》上有「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這是秦漢年間的方士,占卜一年六畜和五穀興旺的民間雜書。西漢東漢已經將正月初七定為「人日」節日,正月初八「谷日」則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民間流傳。傳說,這天晴朗,就預示著這年的收成好,風調雨順。

  傳統的農耕社會,穀物的豐收讓人安定富庶,但若面臨氣候,災害等變數,則可能欠收。人們從土地糧食獲得必要的生存,對於糧食的敬重和愛惜,體現在穀日對農作物的虔誠祭祀上。萬物有靈,保佑風調雨順,年年有餘。

  但是漫長的時期,這只是在民間的祭祀活動。將「穀日」提升到重要日子的是宋仁宗。「天祚有開,文德來遠。祈谷日辛,侑神禮展。」
——仁宗御制,《宋史·樂志》

  景祐元年祈谷祀昊天,太宗配,作《仁安》以奠幣,《紹安》以酌獻。
  從來是民間的穀日祭祀谷神和穀物,在1034年農歷1月8日,升格到皇帝國家的重視。

  這是一場高規格的祭祀,宋仁宗親自祭祀,先做仁安樂曲歌頌,獻上祭祀用的錢幣,二用紹安樂曲歌頌,獻上美酒。這首詩是祭祀的樂曲歌,宮廷音樂團隊演奏並歌唱。上天賜福,仁慈遠來。

  《續資治通鑒》說:「春正月甲子,遣使督江、淮漕米,以賑京東飢民。丙寅,詔開封府界諸縣作糜粥以濟民,諸路災傷州軍亦如之。詔天下災傷縣權停造丁產簿,竣歲豐後如舊。」也就是說頭年到這年,北宋遭遇了極大的農業災荒,過年的時候,京城東面就已經有無數的災民,皇帝忙著調度糧食賑災。而很多州縣,已經到了皇帝要求各府州進行粥賑濟災民的緊急狀況。

  這才有了皇帝在正月初八百忙之中,開啓隆重的祭祀穀物的儀式。

  有過災荒沈重忙碌體驗的帝國官僚和文士,深感糧食是國家安定的命脈,這才將穀日為祭典。
(取自雲林縣農業處長吳芳銘臉書)

[臉書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