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中心特展臺灣早期居家生活家具

by | 3 月 18, 2022 | 生活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合辦「舊情綿綿—臺灣居家生活家具的故事」特展,即日起至5月23日止,在該中心地方工藝館一樓展出。工藝中心消息指出,該展以古意盎然的家居陳設與家具生活用品,佈置廳堂、書房、房間(即臥室),呈現臺灣早期常民生活的空間,藉由空間裡的器物,傳遞出源自生活的臺灣工藝之美與文化內涵。

紅眠床(圖/工藝中心提供)
紅眠床(圖/工藝中心提供)

  早期臺灣社會階級較為明顯,尤其社會地位、經濟條件、行業別或官職等,均影響住宅建築樣式與室內家具形式。一般而言,廳堂是家族中議事、婚喪喜慶、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加上儒道佛為主的民間信仰背景,在傳統合院式建築格局中,廳堂位居中間高位,其擺設如神明桌、八仙桌、半邊桌、太師椅、禮器櫥櫃等,神明桌上擺放神像、香爐、燭臺等宗教禮器。

  書房則通常出現在經濟較充裕的民家,內有書桌、書架、書櫃、文房四寶、古琴或屏風等。至於房間的擺設,一般民家使用竹床或木板釘成的板架;經濟較充裕的民家則有「架子床」,多漆以朱紅色的「紅眠床」,床架四周雕刻或彩繪有寓意富貴多子之吉祥圖案。其他常見的生活家具用品,像是衣帽架、臉盆架、竹編嬰兒搖籃、竹夫人等等。

舊時的嬰兒搖籃(圖/工藝中心提供)
舊時的嬰兒搖籃(圖/工藝中心提供)

  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工藝兼具實用與美感,能滿足人們物質與精神上的追求;而工藝也是生活的驗證,保存了族群的集體記憶。該展以居家生活家具為媒介,帶領身處科技發達社會的現代人,一窺臺灣早期的常民生活文化,並導引出不同層面關於臺灣居家生活家具的故事,涵蓋材料的在地性、工藝的多樣性和文化表達的豐富性。

工藝中心今(18)日舉辦「舊情綿綿—臺灣居家生活家具的故事」特展開幕式,出席貴賓大合影(圖/工藝中心提供)
工藝中心今(18)日舉辦「舊情綿綿—臺灣居家生活家具的故事」特展開幕式,出席貴賓大合影(圖/工藝中心提供)

  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忠表示,該學會長期致力推動臺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工作。「舊情綿綿—臺灣居家生活家具的故事」特展,展品年代跨越清朝康熙、光緒年間至民國初年百年時間軸。期盼透過展覽,引領大眾認識了解臺灣過去常民生活中「家」的樣貌,從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中,找到共同的文化記憶,並發現臺灣美好的生活工藝。

[臉書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