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大舉辦「北溝故宮遺址活化與再利用論壇」 打造社區文史共學場域

by | 10 月 16, 2023 | 生活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為了保存北溝故宮遺址珍貴文化資產,朝陽科技大學師生團隊投入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近年來,致力推動「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計畫,打造社區文史共學場域。

  今(16)日上午,朝陽科大舉辦「北溝故宮遺址活化與再利用論壇」。該活動由教育部、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指導,朝陽科技大學(USR)「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計畫團隊、秦鼎文流實業有限公司、大水鄉村振興學院等單位合辦,朝陽科大通識教育中心、銀髮產業管理系、北溝文化協進會、台中市社區規劃文創學會、大屯社區大學等單位協辦。

朝陽科大舉辦「北溝故宮遺址活化與再利用論壇」,貴賓合影。(圖/陳惠玲攝影)
朝陽科大舉辦「北溝故宮遺址活化與再利用論壇」,貴賓合影。(圖/陳惠玲攝影)

  論壇現場邀請交通部觀光署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湯維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前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覽處處長朱惠良、國家文藝獎得主莊靈,以及關心北溝故宮之地方耆老與文史工作者齊聚一堂,論壇同時也展覽故宮南遷過程的舊照片,為朝陽科大USR「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計畫,打造社區文史共學場域,邁向開創文化資產保存新契機。

  目前已列為歷史建築的北溝故宮,多年來朝陽師生肩負保存文化遺產之重責,致力推動地方共存共榮。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表示,「一直以來,本校都在善盡應有的社會責任,過去在中部五縣市做了很多工作,但朝陽科大這地方以前叫做『北溝』,區域範圍由三個里組成,包括朝陽所在地吉峰里,往前有甲寅里,往後是桐林里,這裡的人文生態非常豐富,如桐林里有農產品加工外銷還有豐富的森林生態希望推廣,我們希望這些與文化有關的都把它推展出來。北溝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這些文物都暫時放在這裡,而且離學校只有200公尺,理當把這段歷史讓台灣民眾了解,過去也曾積極與當地文化人士溝通希望把這段歷史呈現出來,今日論壇希望大家發揮智慧,集思廣益,將北溝故宮遺址文化能夠活化利用。」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致詞。(圖/陳惠玲攝影)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致詞。(圖/陳惠玲攝影)

  鄭道明校長強調,「我們希望收集出來的文物資料,能夠固定放在學校適當的場所,例如放在圖書館展區以持續展覽的方式,讓民眾能夠知道這段歷史,作為喚醒社會大眾對北溝故宮遺址的文化記憶。」

  本次研討特別針對「故宮文物南遷90周年回顧」、「故宮北溝時期的文化價值」、「北溝故宮活化與在地資源連結」等三大議題進行研討,並展示近百張故宮文物南遷的珍貴文史照片,不但展現了師生USR團隊的努力成果,也讓深具歷史記憶的北溝故宮風華再現。

前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右)致贈墨寶,朝陽科大鄭道明校長(中)、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陳茂祥老師(左)合影。(圖/陳惠玲攝影)
前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右)致贈墨寶,朝陽科大鄭道明校長(中)、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陳茂祥老師(左)合影。(圖/陳惠玲攝影)

  前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1950年起,兩萬箱故宮文物分批南遷霧峰的北溝,直到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揭幕前,文物停留在北溝故宮的15年期間,故宮工作人員清點文物、搭庫房、開山洞、建展覽室、前後共舉辦28場展覽,展出各類文物共7,367件,共計中外參觀人士超過30餘萬人次,其中更包括多國政要、國內外藝術家及收藏家,使北溝故宮成為當時世界各國研究中華文物的歷史重鎮。因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按照文資法規定在前幾年將它登錄為「歷史建築」。

  洪慶峰認為舊建築的再利用是世界潮流,也是舊建築重新的注入生命。北溝故宮既然有悠久歷史軌跡在這裡,而且也被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築」,地方人士又這麼熱心,希望北溝這地方能夠活化再利用,今日大家有心來討論希望能夠促成這件事情,這對歷史文化保存是非常有意義的。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致詞。(圖/陳惠玲攝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致詞。(圖/陳惠玲攝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致詞表示,故宮文物遷台至北溝故宮的這段歷史是不能被遺忘的,它是歷史建築,它現在的位址也是個山洞,還有一段時間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地方,包括大家坐下來討論該空間如何活化利用議題…,多年來看到陳教授為活化北溝故宮遺址文化所做的努力與付出。北溝故宮透過朝陽USR計畫,在鄭校長帶領之下很多師長知道如何結合在北溝的區域發展,地方政府非常樂見,感謝大家出席討論。

  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陳茂祥老師表示,「今日舉辦活動最重要有二項目的,一是把過去所談論北溝故宮遺址疏漏了過去與未來議題的部份進行探討,另一是將北溝故宮的現況讓大家知道。今日特別邀請莊靈老師以及學者以具體的方式來講北溝故宮遺址的可能未來,探討如何活化人才以及在地資源連結。我們希望在朝陽,這地方建立一個示範點的展覽館,把過去所做的事展現出來。」

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陳茂祥老師。(圖/陳惠玲攝影)
北溝復麗—文化、生態共融村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陳茂祥老師。(圖/陳惠玲攝影)

  「創造一個廊道才有可看性,我們希望一定要做區域資源在地整合。」陳茂祥進一步說明,師生團隊在朝陽科大10 年來(2011-2020)努力在北溝故宮周邊的12個景點舉辦20個學期的期末成果展,動員了霧峰10所小學、2所國中、2所高中、2所大學、20個社區幹部、在地社團及五大庄的宮廟。他說,這麼多年來朝陽創造了北溝故宮遺址活化與在地資源連結的廊道,將來有人來看展時才有跡可循,這是這次論壇的重點。

  陳茂祥指出,論壇會場有四件特別的內容:故宮文物南遷和到台灣北溝時期的老照片展覽;2010年重走文物南遷的紀錄片、北溝故宮遺址活化再利用的系列紀錄影片;「北溝故宮活化與在地資源連結」相關配套計畫成果報告。

論壇分三個主題,其中「故宮文物南遷90周年回顧」,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以《期盼風華再現北溝〜北溝故宮的過去與未來》議題專題演講。(圖/陳惠玲攝影)
論壇分三個主題,其中「故宮文物南遷90周年回顧」,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以《期盼風華再現北溝〜北溝故宮的過去與未來》議題專題演講。(圖/陳惠玲攝影)

  計畫主持人李麗華老師指出,為了活化北溝故宮,本次論壇邀請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覽處處長朱惠良、國家文藝獎得主莊靈、朝陽科大天生講座教授鍾任琴、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北溝故宮文化在地研究者陳戊興、北溝故宮紀錄片〈廢墟的力度〉導演李佳懷等人,分別針對北溝故宮的過去與未來、遺址活化藍圖、故宮文物南遷路紀實、霧峰行銷品牌、文旅導覽規劃設計、北溝故宮文化園區之建構與大學社會責任各面向進行綜合研討,結合地方創生,讓北溝復麗,一同建構文化、生態的共融村。

[臉書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