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限定! 4/4麥麥親子共讀日初登場 兒童節專屬獻禮 台灣麥當勞年度選書《HOME》

by | 3 月 30, 2022 | 生活

【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陪伴是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台灣麥當勞將在今年兒童節首次舉辦「麥麥共讀日」,4月4日當天至麥當勞餐廳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即可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繪本《HOME》,以限時限量的專屬好禮,作為獻給家庭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台灣麥當勞首屆「麥麥共讀日」,選在4月4日兒童節登場
台灣麥當勞首屆「麥麥共讀日」,選在4月4日兒童節登場
親子專屬「讀家」記憶,就從「麥麥共讀日」開始!
親子專屬「讀家」記憶,就從「麥麥共讀日」開始!

  根據「2021疫情時代下台灣兒童幸福感調查」(註),有1/5的孩子「沒有在生活裡感到快樂」(21.8%),相較2017年的調查結果,兒童心中的幸福感下滑,其中學校和家庭與兒童幸福感的關聯度最高;台灣麥當勞長期提倡「當孩子的朋友」,希望透過「麥麥共讀日」鼓勵親子共讀,讓陪伴更有意義。

台灣麥當勞首度推出「麥麥共讀日」,凡於4月4日當天上午10:30起,至麥當勞餐廳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即可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繪本《HOME》
台灣麥當勞首度推出「麥麥共讀日」,凡於4月4日當天上午10:30起,至麥當勞餐廳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即可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繪本《HOME》
今年兒童節,麥當勞首次舉辦「麥麥共讀日」,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即可獲得繪本《HOME》
今年兒童節,麥當勞首次舉辦「麥麥共讀日」,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即可獲得繪本《HOME》

Happy Meal麥麥盒 4/4兒童節有禮

  親子專屬「讀家」記憶,就從「麥麥共讀日」開始!台灣麥當勞長期深耕家庭市場,致力成為家長的「神隊友」,鼓勵家長透過共讀,開啟親子對話。今年以榮獲童書界最高榮譽–「2021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的故事類首獎、45屆台灣文化部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得主,插畫家林廉恩作品《HOME》,作為麥當勞年度選書;取材自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組成各種家的面貌,「不管到過哪裡,最後我們還是回到出發的地方,我們的家。」引導讀者一同感受「家」的美好。

  首屆「麥麥共讀日」,選在4月4日兒童節登場,當天至全台麥當勞餐廳指定櫃台或得來速,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除了享有每月推出的雙語讀本,另可免費獲贈麥當勞年度選書《HOME》,限量2萬本,隨書還附贈Happy Meal麥麥盒獨家優惠券,可連續八週重複使用,透過共讀、共食、共玩,讓親子間的陪伴別具滋味且更有意義!

麥當勞鼓勵親子共讀,推出4月4日「麥麥共讀日」
麥當勞鼓勵親子共讀,推出4月4日「麥麥共讀日」

聯合文化部、家扶基金會 共創親子樂讀回憶

  2022年麥當勞「麥麥共讀日」年度選書《HOME》,獲得文化部主辦之第45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及海內外數個獎項,麥當勞與文化部共同推廣閱讀、推薦好書,同時響應文化部「423走讀台灣」作為其前導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作家與藝文產業,為世界閱讀日暖身,美好的閱讀體驗,就從「麥麥共讀日」開始!

鼓勵家長當孩子的朋友、用共讀開啟對話,麥當勞特別在兒童節推出
鼓勵家長當孩子的朋友、用共讀開啟對話,麥當勞特別在兒童節推出

  為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快樂成長,麥當勞自2020年起,隨餐發送Happy Meal雙語讀本,引領孩子探索世界奧秘、啟發想像力,至今已發行近200萬冊;連續兩年與「家扶基金會」合作,以雙語讀本作為兒少的課外閱讀素材,今年將提供7,200冊雙語讀本,予家扶學童、書屋與非營利幼兒園,創造更多快樂共讀的回憶!

陪伴是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台灣麥當勞致力成為家長的「神隊友」
陪伴是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台灣麥當勞致力成為家長的「神隊友」

HOT! 麥當勞「麥麥共讀日」首次登場:
時間:2022年4月4日(一)兒童節上午10:30起。
內容:活動當日至全台麥當勞餐廳指定專屬櫃檯或得來速窗口,購買「Happy Meal麥麥盒四件組」,享國際童書首獎繪本《HOME》乙本(含Happy Meal麥麥盒獨家優惠券4/6 10:30AM~5/31或售完為止)。
全台限量20,000本,每人每次限購2組,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注意事項:
請至全台麥當勞餐廳指定專屬櫃檯或得來速窗口,並以活動當日現場購買為準,恕不接受預定。
歡樂送、McCafé專屬櫃檯、數位自助點餐機、機場店及點心站恕不販售,部分餐廳未販售,請依各餐廳供應為主。
註:資料來源–兒童福利聯盟(https://www.children.org.tw/uploads/images/publish/2021psychological_well-being.pdf)

[臉書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