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蓋夢想小屋!?永平高中【和拍!?從Z到α】藝術祭,實踐跨世代永續行動

by | 6 月 16, 2023 | 生活

【威傳媒記者林志毅報導】

永和永安市場站後方的樂活共生基地佇立著一個木造小屋,來往捷運站的上班族們匆忙路過,好奇駐足,難道是公園新設置了共融遊具嗎?噢不!其實它是由永平高中美術班學生與中原大學建築系合作搭建的夢想小屋。

每個人小時候都曾幻想過有個樹屋當秘密基地,人們可以融合在大自然裡,被溫柔的療癒及紓壓,但長大後才知道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小窩在雙北地區,是個奢望,在有捷運、綠地的環境下尤是。永平高中通過教育部「藝遊未境」計畫補助,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連結在地社區互動、環境再造、多元文化、藝術展演等多樣形式,串聯生活中的人事物,呈現出「有機多元共生、藝術創意想像」的校園藝術祭課程。由學生主動策發、尋求資源、跨界合作,實際搭建出小屋。從無到有的木工學習,到透過作品向外發聲,以藝術介入社區的模式開啟地方對話,希望透過藝術行為,喚醒大家對於”居住正義”的探討、挖掘永和的歷史脈絡下多元面向,回應城市潛在的問題。

學生在永和樂活共生基地戶外草坪上搭建夢想小屋,探討居住正義議題
學生在永和樂活共生基地戶外草坪上搭建夢想小屋,探討居住正義議題
學生在永和樂活共生基地戶外草坪上搭建夢想小屋,探討居住正義議題2
學生在永和樂活共生基地戶外草坪上搭建夢想小屋,探討居住正義議題2

【和拍!?從Z到α】藝術祭,「和」一字點出永和土地的地方特性,Z世代則在社會學領域泛指1997年至2010年出生的族群,生長於科技帶來的數位環境下,也被稱為數位原生世代,α(Alphat)世代則是繼Z世代之後的群體,具有多維度的認知思維與視野觀點,此藝術祭希望以藝術展演的形式,串起從Z到α的不同世代間的對話與文化傳承,將永和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永平高中、美麗永安藝文中心三展區串聯,形成ㄧ中軸,永和地域的合拍!?族群的合拍!?由此藝術祭作為連結校園與社區的橋樑。

永平高中沈美華校長說「永和、永平這些名詞象徵著早期對地區族群融合的期待,如今面臨著都更、轉型,在新舊雜揉的環境下,學生常停駐網路文化片段的資訊,我們希望學生能藉由周遭的場域,思考各族群在同一片土地生活的未來,尤其歷經疫情之後,彼此如何聯繫與共創新興生活型態,新課綱希望培養學生具備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能力,透過跨業結合產官學民協力合作,掀起一波美學寧靜浪潮,感謝教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社區,讓學生有更生動、更立體的策展體驗。」

學校為了學生創作脈絡向下扎根,透過永和社區大學媒合在地文史工作者訪談,與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技術資源,跨世代的對話產出關於地方的五個子題:瓦磘溝的城鄉環境變遷、北漂族群的生存獨白、數位世代的媒體識讀、眷村文化的更迭與開創等,進行具地方文化脈絡的藝術策展實踐。展覽期間於假日舉辦親子工作坊,由這些Z世代尾端的高中生,帶領即將進入α世代的孩童,彼此對話、共創,作品也展現出彼此生命疊加的樣貌。

學生選用輕鬆活潑的牆繪與里民生活場域結合,討論眷村文化在永和的族群融和
學生選用輕鬆活潑的牆繪與里民生活場域結合,討論眷村文化在永和的族群融和

創作學生李姵妮談及:「辛苦北上的青年們四處苦尋他們舒適的「殼」,就像無殼蝸牛般,是從小生長在雙北地區的我們很難想像的生命經歷。在屋中牆面還有我們對北漂一詞理解後所做的創作及詮釋。經過這次除了對北漂者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深刻體會了北漂者的不易,對他們更是多了份敬佩之情。」

學生趙翊婷:「我們想以AR技術為現實與網路搭橋,希望孩子們可以透過這個作品,在虛擬與現實間尋找自己的路,我們與樂活超愛彈樂團社群合作,由音樂及色彩為空間留下記號或風景,藉由美感的純粹性分享自己的未來風景。」

藝術祭開幕合影
藝術祭開幕合影

學生施妍昕:「此次的展覽係以眷村為題,我們多次思考了呈現方式,最後選用輕鬆活潑的牆繪與里民生活場域結合。過程中不斷地與老師、里長討論外,路過的民眾也常即時回饋,讓我們理解到作品詮釋不同角度的考量,除需顧慮創作如何呈現、呈現後他人之觀感,以及作品本身與生活周遭的對話。」

指導老師何竹君老師說:「此次展演場地,永和樂活共生基地是一個共享、非營利的場所,人們在此對話、交換,是永和都市水泥叢林中難得的淨土,這裡展現高度的公民意識,學生在展覽的過程中和居民相處,認識了共生的意義,每個族群都可在此找到生命位置與機會,惟此場域將於明年隨著城鄉發展轉型、消失,希望大家停下腳步,來這交流、對話、找尋並寫下生命的定義,城市發展需要不同族群的發聲,未來才能朝向正向永續。」

這次展覽重視探究精神,跨越社會議題、族群年齡以及任何身分階級,讓Z世代的學生們跳脫舒適圈,與不同的團體合作激盪,也象徵著藝術教育在體制外的實踐可能,藝術祭中多樣化的文化展演、課程與活動,敬邀大眾參與!

相片提供:永平高中

[臉書留言]

-